企業家精神:陳振夏
日期:2024-07-05 16:44:11
來源:《崇明報》
作者:
瀏覽數:0次
在“向陳振夏同志學習!”口號聲中,陳振夏走向主席臺,毛澤東將親筆書寫的“埋頭苦干”題詞送到他手里,以濃重的湖南口音說:你是邊區埋頭苦干的典范,延安之所以能大放光明,離不開你的貢獻。 時為1944年5月22日,陜甘寧邊區工廠廠長暨職工代表會議期間。
毛澤東一生中為石油戰線功臣題詞的唯陳振夏一人,而且是兩次題詞表彰,堪稱殊譽!
上?!冻缑鲌蟆?/p>
說服群眾交出設備
陳振夏,崇明縣港東鄉人,青年時代當過工人、船員、輪機長?!拔遑Α边\動期間,被推為上海中華電氣制作所罷工委員會委員長。盧溝橋事變起,投身于抗日救亡斗爭,參加江陰沉船封港行動,上海淪陷后,輾轉奔赴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。
1938年春,中央軍委軍工局將石油開發提上了議事日程。其時,延安尚無石油專家,軍工局將希望寄托在搞機械出生的陳振夏身上,交代他去延長石油廠調查了解情況,收集內戰期間疏散的設備器材,著手恢復生產。
青年陳振夏
延長石油廠是中國陸上開發最早的天然油礦,從清末經民國亂世到南京政府,長期處于慘淡經營的困境,1935年5月,陜北紅軍解放延長接收油礦時,只有一口井出油,每天采油僅250-300公斤。毛澤東深知石油的重要性,曾風塵仆仆趕往礦區視察,指示盡量恢復能用的舊井,尋找油源另開新井。
陳振夏到延長石油廠后,經調查發現,多數油井處荒蕪狀態,機器設備散落在方圓百里的農村、山林,有的已被山民、村民占為己有。經向邊區政府及軍工局報告后,請求地方政府協助,將失散的設備器材收集起來,一點點運回廠區,其間費時費力,一言難盡。
對于已進了老鄉家里的東西,要他們拿出來還真有些困難,好在陳振夏到延安以后,已學習了共產黨做群眾工作的方法,苦口婆心,循循善誘說,我們辦油廠也是為老百姓,譬如造了油墨印書供孩子們學習,煉了煤油供大家伙點燈,共產黨和老百姓本就是一家人,哪有自己人不幫自己人的?句句在理,終于感動上帝。
山民和村民都紛紛將機器設備送回了油礦。
日夜苦干打出新井
正當陳振夏以為任務完成,準備返回延安時,軍工局指示他留下來擔任油礦工程部主任。
陳振夏心想,這是負責采油煉油的技術干部,我長這么大連油井都沒有見過,更不要說打井采油了。也因此對組織上的任命有意外之感,但還是爽快表示“服從組織安排,迎著困難上”。他在回憶錄里說:想到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,想到前方抗日殺敵的英雄,就增加了無比的力量和信心。
言出行隨。陳振夏一方面學習工程部主任的應知應會,力爭盡快做一個合格的主任;與此同時向工人請教,到現場看、聽、問、記,了解采油煉油技術,憑著一股韌勁、鉆勁,埋頭苦干,逐漸由外行向內行轉化。
當時延安流傳毛澤東在《實踐論》中的名言:“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,必須親自嘗一嘗?!标愓裣囊獙嵺`一下了。永坪的一口井已報廢多時,從老工人處知道,那里地下有油,只要將井加深還是可以出油的,他言聽計從,石油果然冒了出來,每天能產200多公斤吶。旗開得勝,陳振夏大受鼓舞,認真總結經驗教訓,以利再戰。
紅軍接管油礦后,幾年里一直在“吃老本”,利用原有的油井采油,產量日漸萎縮。陳振夏清醒地意識到,不開新井是沒有出路的,總有一天會徹底枯竭。故而決計另開新井,經與技術人員、老工人考察合計,新井的位置選擇在西山洞。
井架的用料是鋼材,邊區鋼材奇缺哪里來?窮則思變,陳振夏土法上馬以木代鋼,除井架角柱用鋼管外,其余都以堅硬木材替代,鉆機底座、傳動裝置的承力立柱和橫梁,用的也是硬木。
1940年陽春三月,油笛聲響徹云霄,延長十九井開工。
由于設備落后,速度很慢,一晝夜只能打一公尺左右?!斑@是共產黨政府自己打的第一口油井,只許成功!”陳振夏立下雄心壯志,日夜奮戰在現場,廢寢忘食,風雨無阻,寒暑不避,隨著時間推移,他的褲帶一點點寬大,臉龐瘦得像猴子,卻依然精神抖擻埋頭苦干。
1942年鉆井現場春華秋實,經歷了兩個季度的日日夜夜,盼待既久激動人心的一刻到了,石油涌了出來,“出油啦——勝利啦——”陳振夏如孩子般跳啊笑啊,喜極而泣!
雙喜臨門,十九井每天汩汩流出的原油高達1.6噸,油礦自從清末以來打過多口井,從未有過這么高的產量,屬名副其實的“旺井”,工人們美稱它為興家立業的“起家井”。
大量采油打破封鎖
皖南事變后,由于敵人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,邊區的生產生活資料嚴重短缺。中央軍委下達硬指標:延長石油廠的產量應比上年增長三倍以上。
軍工局任命陳振夏為延長石油廠廠長,傳達了軍委的硬指標。此前的廠長,或是由白區留用人員頂著,或由蘇維埃政府主席兼任,都是有名無實,陳振夏屬名副其實的專職廠長,被稱作“中共石油戰線上的第一位廠長”。
局長陳郁問他有沒有困難,他又是“服從組織安排”后,朗聲表示:困難有,但只要相信群眾,依靠群眾,就一定能克服。
工程師汪鵬奉軍工局指派來油廠協助陳振夏,此君業于清華大學地學系地質組,名副其實的內行。陳振夏將他當作師父,陪著他走訪老工人,召開座談會,又攀山越嶺淌溪涉水實地調查考察,跑遍了延長縣周圍三、四十里的山山水水,終于找到了七里村這塊“處女地”,測定了井位。
1944年5月,在陜甘寧邊區召開的工廠廠長暨職工代表大會上,陳振夏(右一)獲得“陜甘寧邊區特等勞動模范”的稱號。1941年秋至1943年初,陳振夏領導下先后打了5口井,其中2口又是超歷史的特大旺井,七-1井日產量16噸,七-3井每天出油11.6噸。
石油太多了,比上年增長遠不止三倍而是十一倍!廠里原有的貯油罐根本不夠用,陳振夏發動工人,挖了星羅棋布的地池,還是裝不下,煉油部工人日夜加班,由過去三天一鍋改為一天煉一鍋,卻連地池里存放的原油也煉不完。
消息不脛而走,驚動了黨中央,軍委迅速采取對策,后勤部命令每個部隊及機關團體,務必貯存足夠半年用的油量。山西國民黨閻錫山部聞訊后,眼紅之余,紛紛帶著槍支子彈、醫藥、布匹、糧食等渡過黃河來交換石油產品。
石油成了打破敵人封鎖的法寶。
陳振夏措施迭加擴大生產。當時條件限制,機械化程度低下,他不為所難,刻苦鉆研,設計制造了制蠟機、編芯機、打撈工具等設備;又言教加身教,號召工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,以人力替代機械,雙管齊下增加產量。對此,《解放日報》曾作生動報道:工人分兩班,搖動巨大的絞盤,一柱香功夫,轉流一次。搖把工人非常賣力,他們還笑著唱著。煉油使用老式的單獨釜,只有大小兩套煉油設備,裝鍋、燒火、出油、分蠟,全部是手工操作,艱辛勞動……但為了早點打跑日本鬼子,工人們再苦再累也心甘,也樂觀。
中年陳振夏1942年底,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干會上的報告中,曾指示“增加煤油生產,保障煤油自給,并爭取一部分出口”,1944年4月,中共中央秘書長任弼時在陜甘寧邊區高干會上的演講中也有要求,使煤油產量“足供邊區,消費而余”。這些,都由廠長陳振夏帶領工人埋頭苦干實現并超額完成,原油由紅軍接收前的44噸,增長到1943年的1279噸,相當于1935年前14年的總和。
延長石油廠漸成規模,汽油、煤油、柴油、蠟燭、擦槍油、油墨、黃油、凡士林等石油產品源源出廠,源源運往前線、后方,運往黨中央、中央軍委、邊區政府,運往部隊、學校、機關、團體,保證了軍車的行駛、機器的轉動、槍機炮膛的滑潤,點亮了無以計數的馬燈、油燈,印刷了《新中華報》、《解放日報》以及大批書籍、宣傳學習材料,也保證了毛澤東挑燈夜戰,奮筆疾書《論持久戰》、《新民主主義論》,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,從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平!
主席題詞兩次表彰
延長石油廠贏得了“功臣油礦”的美稱,廠長陳振夏全身心撲在事業上,艱苦奮斗,無私奉獻,堪稱勞苦功高,他的姓名也傳遍了延安,傳遍了邊區,常掛在識與不識各式人等嘴上,同時也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里,引起了他的關注。
1942年春,中央軍委召開技術人員座談會,陳振夏匯報了延長石油廠的工作,中央領導十分滿意。毛澤東接見了他與顧光、徐文杰等人,親切地詢問他的出身、經歷,贊賞他從國統區投奔延安的革命行動,稱贊他努力開采石油使延安大放光明。
1944年5月1日至25日,延安召開陜甘寧邊區工廠廠長暨職工代表大會,會上,邊區政府給陳振夏頒發了“特等工業模范工作者”獎狀,以資鼓勵。
會議進行期間的5月22日,毛澤東親筆為陳振夏題詞:“埋頭苦干為陳振夏同志書”,表彰他為石油供應所作的貢獻。四個遒勁的大字,題寫在一方白色細布上。
也在這一天,中共中央舉行招待會歡迎與會代表,毛澤東出席招待會并作了《共產黨是要努力于中國的工業化的》演講,講話中表揚陳振夏說:“像沈鴻同志、陳振夏同志,他們不是共產黨員,但是他們的心和共產黨員一樣,都是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而艱苦奮斗的?!?/p>
1940年延19井開鉆前合影大會發布了《陜甘寧邊區工廠職工代表大會宣言》,號召邊區的廠長、工程師、技師及全體職工,向特等工業模范學習,其中的一段是關于陳振夏的:
要學習石油廠廠長陳振夏同志,他埋頭苦干以身作則,關心工人生活,注意職工教育,親身參加生產,虛心向群眾學習采石油的技術,恢復舊井,打出新井,大大提高了石油產量。
《解放日報》也發表了陳振夏先進事跡的專題報導,贊揚他“對本身業務非常盡職,終日不倦”,“把專門的技能與群眾的偉大創造結合起來,從來不以技能自私,從來沒有門戶之見”。
當年12月下旬,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大會隆重開幕,評選出新一屆特等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,陳振夏榜上有名,再次被授予“特等工業模范工作者”稱號。
會上,邊區政府把毛澤東題寫有“生產戰線上的英雄”的獎狀,頒贈給了陳振夏,這是陳振夏第二次榮獲毛澤東的題詞表彰。
1945年1月10日,毛澤東在會上作《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》的報告,肯定了陳振夏等英模“有許多的長處,有很大的功勞”、“起了帶頭作用、骨干作用、橋梁作用”。
“埋頭苦干”精神永在
1945年2月,陳振夏加入中國共產黨,又是鞭策、鼓舞,干勁也更足了。在毛澤東題詞的激勵下,他加倍埋頭苦干,帶領干部職工多出油,多出石油產品,改善邊區人民生活,支援八路軍、新四軍,迎來了八年抗戰的勝利。
蔣介石戴上“和平”假面具,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,還簽訂了《雙十停戰協定》,暗底里調兵遣將準備內戰,陰謀徹底消滅共產黨。毛澤東洞察其奸,號召解放區軍民加緊生產積極備戰。陳振夏踴躍響應,帶領工人沖破重重封鎖,從張家口、承德一帶運回大量的管線器材,在不滿一年的時間內打成五口油井,據《延長文史資料》載,“鉆速之高,交井之多,創自打第一口井至今39年來的最高紀錄”。
內戰開打,國民黨胡宗南部大舉進犯陜甘寧邊區,從三面合擊延安,我軍遵照毛澤東的戰略決策,于1947年3月19日主動放棄了延安,延長也落入了國民黨軍隊手中。
“抗戰時期”延長石油廠將鉆井偽裝,防止敵人空襲上級指示,延長石油廠“堅壁清野”,使敵人什么東西都得不到。
眼看吃盡千辛萬苦樹立的井架推倒,正在出油的油井填平,機器設備拆卸分散隱藏,工人們都舍不得。調往晉綏軍區后勤部幫助工作的陳振夏,心里惦念著油廠的命運,通過電話,用毛澤東放棄延安的道理說服大家:毛主席講了,要用延安調換整個中國,我們暫時把油廠拆了,不久的將來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,油廠就永遠是我們的了,而且還要大發展,這是以小的損失,換取大的徹底的勝利,是一本萬利!油礦里所有的東西通通堅壁清野,連一滴油、一支蠟燭、一寸管子、一顆螺絲釘,也決不給敵人留下!
干部工人遵照他的囑咐,發動家屬參加,搶在撤離前將油井填塞,井口犁平,把機器設備,以及汽油、煤油,以及蠟燭等制品,硬是用人力背、驢子馱,日夜不停轉移,有的藏進山洞,有的埋到地下,有的淹入水底。一臺三噸重的蒸汽機,40多個人花了整整一天時間,一步一步推拉到段家河深藏。
陳振夏相信毛澤東的神機妙算,解放軍很快會打回來,堅壁清野時就已叮囑,預作恢復生產的準備,記錄下機器設備隱藏的確切地點,逐一做上暗號。
果然時間不長,黑夜就過去了。當年冬天,延長收復。不過二三個月時間,遍地野草,斷壁殘垣的礦區,重又井架高聳,汽笛鳴放,機器轉動,“多出一桶油,等于節省80頭毛驢和80個運輸工”的口號深入人心,體現在每個干部職工的行動上,各個工地、各個車間,一式的埋頭苦干,以苦為榮!
解放戰爭節節勝利,中央從延安抽調一大批優秀干部支援新解放地區。是組織的高度信任,陳振夏也在其中,1948年春回大地時,他依依惜別了埋頭苦干了近十年的延長石油廠,奔赴新的戰斗崗位,以后的悠悠歲月里,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,一如既往的“埋頭苦干”……
解放后,陳振夏帶病先后在河北石家莊農機廠、石家莊動力廠和保定機床廠任副廠長、廠長,為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繼續奮斗,直至1972年陳振夏退休,1981年8月21日病逝,生前曾任河北省第四屆政協常委、保定市第四屆政協副主席、崇明縣第五屆政協常委等職。
老年陳振夏斯人已去,聲名永存,精神播揚,一代接一代的延長石油人,時刻銘記著陳振夏的名字,又都傳承弘揚老廠長“埋頭苦干”的精神,并不斷賦予新的內涵。當年的延長石油廠,已發展成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——延長石油集團,成為國內擁有石油、天然氣勘探開發資質的四家企業之一。
陳振夏泉下有知,定會感到無限欣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