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黨史|【1990】深化改革邁大步
日期:2021-08-28 09:13:00
來源:黨委工作部
作者:
瀏覽數:0次
20世紀80年代后期,隨著"三個障礙"基本得到解決,中蘇兩國關系逐步好轉。1989年5月,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。鄧小平同戈爾巴喬夫舉行了中蘇高級會晤。這次會晤是中蘇關系的轉折點,實現了中蘇關系的正常化。
1990:深化改革邁大步
1990年4月18日,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代表黨中央、國務院正式宣布:中央決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開發。
浦東是指黃浦江以東、長江口西南、川楊河以北緊鄰上海外灘的一塊三角形地區,面積約350平方公里。
從1984年起,國務院和上海市政府提出:要振興上海,重點是向杭州灣和長江南北兩翼展開,創造條件開發浦東,籌劃新區建設。1986年4月,在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江澤民主持下,上海市政府提出了開發浦東的初步方案,并向中央上報了《上海市城市規劃方案匯報的提綱》。1990年初,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朱镕基向鄧小平提出開發浦東的戰略設想,得到重視和支持。
在鄧小平的推動下,黨中央、國務院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,于1990年4月正式批準開發開放浦東,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。4月18日,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出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大會時,代表黨中央、國務院宣布同意加快浦東開發的決定。
1990年4月以后,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開發浦東的政策和措施。9月,國務院批準了上海市政府開發、開放浦東新區的具體政策規定。浦東開發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。
浦東開發啟動之后,有實力的跨國公司、中外金融機構紛紛踏上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,外商投資逐年增加。一個外向型、多功能、現代化的新城區開始奇跡般地崛起,浦東由此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標志。
浦東新區
1990年12月19日,隨著一聲鑼響,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內地開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——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營業,這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。
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一些地方開始進行股份制探索。1984年11月,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,向公眾發行50萬元股票,成為試行股份制經營的股份有限公司。
隨著股份制企業的出現和不斷增加,我國開始出現股票。隨后,股票發行數量快速增加,對股票進行交易的需求由此產生。于是,在沈陽、上海等地出現了股票柜臺交易。1986年8月,沈陽信托投資公司代客買賣證券,開展股票柜臺交易業務。同年9月,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靜安區營業部也開始進行柜臺交易。
1988年11月,國務院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召開會議,對在中國成立證券交易所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研究,決定由國家體改委牽頭,國家計委、財政部、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以及金融界有關人士參加,組成國家證券管理領導小組。
由國務院授權、中國人民銀行批準,1990年11月26日,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大會召開,12月19日,正式舉行了掛牌營業典禮。1990年12月1日,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開始試營業,并于1991年7月3日正式掛牌營業。
滬深兩個交易所的運營實現了股票的集中交易,有力地推動了股份制的發展。這是中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政策的一項重大舉措。此后,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壯大,逐漸走進國際舞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