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黨史|【1964】隱姓埋名造核武
日期:2021-08-11 10:14:00
來源:黨委工作部
作者:
瀏覽數:0次
1964年10月16日,在我國西部羅布泊試驗場的上空,升騰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。從此,中國人邁入了原子核時代。當晚,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播發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《新聞公報》,無數人涌上街頭,如同慶祝盛大的節日。
1964:隱姓埋名造核武
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,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,為了抵御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,打破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,黨中央和毛主席毅然作出研制“兩彈一星”,重點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。
“原子彈就是那么大的東西,沒有那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。那么好吧,我們就搞一點吧?!泵飨斈甑囊幌?,看似輕松卻斬釘截鐵。
“毛主席決定,為了防御,中國也要搞原子彈。我們不首先進攻別人,但不是消極防御,而是積極防御。”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、副院長的張勁夫對當年的歷史還記憶猶新。
1956年,中國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第一個遠景規劃,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為12項帶有關鍵意義的重點任務的第一項,同時部署了兩個更大的項目:原子彈和導彈。
國務院先后成立了研制導彈和原子彈的專門機構,一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,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學家,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偉大事業中。
1957年10月15日,中國和蘇聯簽署了“國防新技術協定”。此后,蘇聯在原子彈和導彈方面向中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技術援助。但是,隨著中蘇兩黨兩國關系的惡化,1959年6月20日,蘇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,以蘇聯正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談判關于禁止試驗核武器協議為理由,宣布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,并于7月16日下令撤走全部在華專家。有人曾因此斷言,中國核工業已經遭到毀滅性打擊,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。
但是,勤勞、勇敢、智慧的中國人民從來不信邪,也不會被任何外來勢力所壓倒屈服。中國決心繼續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彈,并將第一顆原子彈以蘇聯毀約的年月“596”作為代號。
1959年7月,周恩來總理向第二機械工業部(核工業部)傳達了中央的決策:“自己動手,從頭摸起,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。”鄧稼先被任命為理論部主任,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探索和設計工作。
原子彈爆炸現場
經過1961年和1962年自力更生的艱苦實踐和努力,到1962年下半年,原子彈研制工作已經發展到了由量變向質變轉化的關鍵時刻。
1962年9月11日,二機部向黨中央提出爭取在1964年、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的“兩年規劃”。毛主席批示:“很好,照辦。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。”
“兩年規劃”不僅規定了最終目標,還指明了分階段、分系統的具體目標;不僅提出了領導機關要抓的工作和要為基層解決的問題,而且也指出了各系統各單位必須要完成的任務。因此,僅靠二機部的力量不可能成功實現“兩年規劃”。
1962年12月14日,黨中央作出《關于成立十五人專門委員會的決定》。十五人專門委員會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,以周恩來總理為主任,以賀龍、李富春、李先念、聶榮臻、薄一波、陸定一、羅瑞卿七位副總理和七位部長為成員組成,主要任務是:組織有關方面大力協調,密切配合;督促檢查原子能工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執行情況;根據需要在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方面及時進行調動。
中央專門委員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級別最高的專項工程領導機構。它的成立,加強了中國原子能工業、核武器研制、核科學技術工作的統一領導,確保了對國防科研、國防工業、各相關工業部門和各相關省區市的全面協調與調度,中國原子彈研制工作迅速進入全方位攻關會戰的新階段。
據后來統計,在原子彈設計、制造和試驗過程中,全國各地和各軍兵種直接參加的協作單位有568個,運輸設備和物資的汽車行駛里程總和,相當于繞地球462圈。
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驗場爆炸成功。一個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,天空和大地被照得一片通紅,現場萬眾歡騰,大家將帽子拋向空中,慶祝這歷史性的偉大新篇章。我國成為繼美、蘇、英、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制原子彈并成功實施核爆炸的國家。這一聲巨響,打破了世界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,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。中國政府同時發表聲明,鄭重宣布:在任何時候、任何情況下,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。
原子彈的研制,匯集了中國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、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。他們在戈壁荒灘、深山峽谷建立基地,風餐露宿,披星戴月,艱苦創業。
出于保密的需要,他們隱姓埋名,斷絕與外界有礙工作的一切往來,默默無聞地為祖國的國防尖端科技事業作貢獻,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,真正是“干驚天動地事,做隱姓埋名人”。這種執著使命的大擔當、團結攻關的大協作、為國奉獻的大情懷,在新時代的今天,仍然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和魅力!